肛漏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肛漏粪是一种排便后肛门仍有少量粪便流出的现象,通常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

1.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肛门括约肌是控制排便的关键肌肉。如果因手术、受伤或神经损伤导致括约肌功能减弱,会影响排便控制能力,从而出现肛漏粪。

2.直肠脱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直肠下垂至肛门外部的现象,这会干扰正常的排便过程,导致排便后有残留粪便。

3.痔疮:内痔和外痔会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影响肛门的闭合功能,使部分粪便残留在肛门外。

4.肛瘘:肛周脓肿或慢性炎症可导致肛瘘形成,通过瘘管排出的小量粪便可能使人感觉到肛漏粪。

5.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肛漏粪的问题。

6.盆底肌功能障碍:盆底肌群支持着许多关键器官,包括肛门。任何原因导致的盆底肌无力、失调都会影响到肛门的控制力。

7.老年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会逐渐退化,导致括约肌张力减弱,从而引发肛漏粪。

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是诊断及治疗的关键。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增强肛门括约肌训练、外科手术修复等,有望解决肛漏粪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运动有助于肛门健康。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