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症状和体征:
脂溢性角化病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上出现棕色、黑色或黄色的斑块,这些斑块质地粗糙,表面油腻或呈蜡状。
这些滑溜、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常出现在躯干、头皮、脸部等部位,但不涉及掌跖部位。
病变的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数量可以是单个,也可能是多个。
2.皮肤镜检查:
使用皮肤镜(例如手持式皮肤显微镜)可以放大观察病变区域,进一步确认其典型特征,包括毛孔内有角质栓、假囊肿及规则的网状结构。
皮肤镜下可见脂溢性角化病特有的特征性结构,如假角质囊肿和裂隙。
3.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确诊存在疑问时,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切取少量病变皮肤进行活检。
显微镜下,可见到增生的表皮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片层,并伴有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和角质囊肿形成,角化过度和色素沉着。
4.鉴别诊断:
脂溢性角化病需要与其他皮肤病如恶性黑色素瘤、扁平苔藓、基底细胞癌等进行鉴别。皮肤科医生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及必要的检查来排除这些疾病。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病变,极少恶变,对健康影响有限。出现疑似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诊断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