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机制:肿瘤热的主要机制包括肿瘤细胞释放致热源,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这些物质能够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2.常见肿瘤类型:淋巴瘤、白血病和一些实体瘤如肝癌、肾癌等常伴有肿瘤热。数据显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约20%-30%会出现肿瘤热。
3.症状:肿瘤热通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且使用常规退烧药效果不佳。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盗汗、疲劳、体重下降等症状。
4.诊断:由于肿瘤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表现相似,确诊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感染源,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的测定。
5.治疗:针对肿瘤热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原发肿瘤,对于无法立即处理肿瘤的情况,可采用对症治疗,如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如托珠单抗(抗IL-6单抗)在部分病例中显示出一定疗效。
肿瘤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与感染性发热进行鉴别,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