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检查和准备
在操作前,应确认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禁忌症,如急性尿路感染或严重出血风险。
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尿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操作。
所需器械包括导尿管、膀胱镜、导丝以及无菌润滑剂等。
2.麻醉与体位
多采用局部麻醉或腰麻,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患者通常取膀胱截石位,即仰卧并抬高双腿以露出会阴区域。
3.插入膀胱镜
通过外部消毒后,将膀胱镜经尿道缓慢送入膀胱内部,过程中使用无菌润滑剂减少摩擦。
膀胱镜能够帮助医生直视了解尿路及膀胱内部情况,为导管置入提供导航。
4.导丝与导管置入
在膀胱镜的辅助下,将柔软的导丝沿着尿道插入输尿管开口,逐步引导至预定位置。
沿导丝放置输尿管导管,并调整其长度使末端停留于肾盂,用以引流或保持尿路通畅。
如果用于诊断目的,可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并配合X线成像检查。
5.固定与观察
导管正确置入后,需要妥善固定,并检查其在皮肤表面的连接情况。
观察导管是否出现松动、堵塞或尿液排放异常,如果有情况需及时调整。
6.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要注意饮水量以促进尿液流动,同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随访评估导管的位置和效果,一般需要在一段时间后移除或更换导管。
输尿管导管引入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全程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如尿路感染或导管移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