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评估是否有残余结石
碎石后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明确是否存在未排出的碎石。如果发现直径较大的残余结石,可能需要再次碎石治疗。
2.监测是否存在尿路梗阻
如果碎石残片阻塞了尿道或者输尿管,会导致剧烈疼痛和尿液流通不畅,甚至可能诱发感染和肾积水。出现尿量减少、腰背部胀痛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
3.关注感染风险
痛感伴随发热、寒战或尿液混浊提示可能合并尿路感染,此时需进行尿检,并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用药。
4.正确使用止痛药与解痉药
医嘱指导下可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缓解疼痛,同时配合解痉药降低尿路平滑肌的张力,促进小结石排出。如疼痛持续无法缓解,可考虑静脉给药。
5.促进结石排出
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可增加尿量,帮助细小碎片排出。适当运动,如跳跃动作,也能加速排石进程。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疼痛加重。
6.及时复诊
碎石术后疼痛若持续超过一周或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复查。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放置输尿管支架或行手术取石。
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排尿异常、全身发热或剧烈腰痛等情况。这些表现提示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