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某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神经递质失衡:例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可能导致情绪障碍。
脑结构异常:某些障碍与脑部特定区域的异常活动或结构改变相关。
2.心理因素:
童年创伤:早期生活中的严重创伤事件,如虐待或忽视,可能影响一生的心理健康。
应对机制:不成熟或不健康的应对机制会增加患心理障碍的风险。
性格特质:如高焦虑性或低自尊能使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
3.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低收入、失业或贫穷与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有关。
人际关系:缺乏支持性的社交网络或存在有害的人际关系可增加压力。
文化和环境: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接受度也不同,这会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和管理心理及躯体障碍。将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