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甲基化作用:甲基化通常发生在DNA分子的CpG岛上,即胞嘧啶和鸟嘌呤相邻的区域。当DNA甲基化水平改变时,会影响基因的表达。通常情况下,过度甲基化会使得抑癌基因沉默,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2.在胃癌中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特定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已被研究证实。例如,E-cadherin、p16和MLH1等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进而引发癌变。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与胃粘膜细胞的甲基化改变有关,增加了胃癌的风险。
3.在肠癌中的作用:结直肠癌的甲基化改变同样显著。APC、DNMT3B以及MGMT等基因的甲基化异常与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联。这些基因通常涉及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其甲基化失常能够造成遗传不稳定性和肿瘤发生。
4.临床应用:检测胃癌和肠癌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已经成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种潜在方法。甲基化标记能够帮助识别高风险人群,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胃癌和肠癌的甲基化现象不仅对其发病机制有着深刻影响,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DNA的甲基化是一种受控的过程,而在癌症中,这一机制往往失调,提示在癌症防治中需关注甲基化状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