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黄色至棕黄色:这属于正常范围。大便的黄色来源于胆汁中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代谢作用,而棕黄色则是由于食物残渣与消化液混合后形成的一种稳定颜色。
2.绿色:可能与食用了大量绿色蔬菜、绿叶食物或含人工色素的食物有关。同时,也可能是肠道蠕动过快,导致胆汁未完全分解。如果长期绿色大便,需警惕感染性腹泻或肠道炎症。
3.黑色:黑色大便可能代表进食了富含铁的食物或服用铁剂,但也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胃溃疡或胃癌。其特征是大便呈柏油状且有腥臭味。
4.红色:多见于摄入西红柿、甜菜等红色食物,但如果排除饮食因素,则需警惕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结肠息肉或直肠癌。
5.灰白色或陶土色:说明胆汁分泌减少或胆管阻塞,可能与肝脏疾病、胆管结石或胰腺疾病相关。这种颜色提示需要尽快检查肝胆系统。
6.橙色:常见于食用胡萝卜、南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偶尔出现无需担心,但若持续存在且排除食物影响,则需要评估是否存在药物副作用或胆红素代谢异常。
7.黄色油脂状:提示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多见于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疾病,伴随油腻感和较轻的难闻气味。
8.暗红色或紫红色:应高度怀疑肠道出血,尤其是靠近小肠或右侧结肠的病变,潜血试验可能呈阳性,需进一步确诊。
9.粘液带血:提示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也可能由严重感染引起。
观察大便颜色变化能够提供重要的健康线索,但单凭颜色无法确诊疾病。如果发现异常且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