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疾病性质:
阑尾粪石是指大便中的硬结物质堵塞了阑尾腔口,引发急性阑尾炎。这是一种机械性阻塞,可导致炎症与感染,多为非肿瘤性疾病。
胰腺癌是一种源自胰腺内腺体或导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癌症之一,特点是侵袭性强、进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
2.病因和危险因素:
阑尾粪石的主要成因是肠道内粪便过于干结,可能与饮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摄入少以及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有关。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慢性胰腺炎、肥胖、糖尿病、遗传基因突变等。
3.发病部位:
阑尾粪石发生于阑尾内,通常局限在右下腹区域。
胰腺癌多见于胰腺头部,也可累及胰腺体部和尾部,位置位于上腹部偏深处。
4.临床表现:
阑尾粪石通常表现为右下腹急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疼痛常从脐周开始逐渐转移到右下腹。
胰腺癌常出现上腹部持续隐痛、黄疸、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但早期可能无明显不适。
5.诊断方法:
阑尾粪石可通过腹部超声、CT扫描发现,显示阑尾腔内的不透光硬块,同时伴随阑尾肿胀和周围炎症反应。
胰腺癌需要依靠增强CT、磁共振成像、肿瘤标志物(如CA19-9)检测以及组织活检等综合判断。
6.治疗方式及预后:
阑尾粪石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一般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阑尾即可,恢复良好,对生命影响较小。
胰腺癌治疗依赖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化疗、放疗等,但由于其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总体生存率偏低。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可逆的良性病理状态,而另一个属于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