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病理特征方面,DLBCL属于侵袭性淋巴瘤,病程进展快,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体重减轻和盗汗。此类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
2.诊断需依赖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病变组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认是否为DLBCL。常用标志物如CD20阳性,以及BCL-2、BCL-6等基因突变。
3.治疗通常采用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最常见的方案是R-CHOP,包括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该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效果良好,完全缓解率可达70%以上。
4.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疾病阶段和生物标志物表达情况。国际预后指数(IPI)常用于评估预后,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5.新兴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分子靶向药物在难治性或复发性DLBCL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为未来提高治愈率提供了更多可能。
尽管DLBCL是一种恶性淋巴瘤类型,但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治疗,许多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