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检查原理差异:
CT扫描主要通过成像技术观察肠管形态、壁厚变化及周围组织情况,对梗阻部位的定位和性质有较高敏感性。
肠镜主要用于直接观察肠腔内部结构,适用于查看黏膜病变,但对完全性梗阻或肠道外压性病变可能无法完全评估。
2.疾病原因多样:
动力障碍:如麻痹性肠梗阻,CT可能显示肠管扩张,但病因在于肠蠕动功能丧失,而非机械性梗阻,肠镜往往无阳性发现。
不完全梗阻:若梗阻不完全且波动性较大,肠镜检查时可能错过梗阻现象。
肠外因素:如腹部肿瘤压迫、粘连或内疝,这些通常在CT上表现明显,但无法通过肠镜直接观察到。
误判或伪影:CT图像可能因气体分布异常等出现假阳性,而不存在真正的梗阻。
3.辅助诊断手段:
临床症状:评估是否伴随剧烈腹痛、呕吐、排气排便改变等典型表现。
实验室检查:特定炎性指标(如白细胞升高)或电解质紊乱可提示有无继发问题。
补充影像:必要时可使用小肠造影、MRI或进一步的动态影像追踪明确诊断。
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判断具体病因,避免漏诊严重问题,如肠缺血或穿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