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下合穴总共有六个,分别对应着六个内脏器官的经络: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这些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足少阴肾经的复溜和足厥阴肝经的中封。
2.每个下合穴具体位置和作用如下: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部,犊鼻下3寸。主要调节胃经气血,常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上巨虚:位于小腿前缘,足三里下3寸。以通调大肠经,常用于改善腹泻或便秘。
条口:位于小腿前缘,上巨虚下2寸。与小肠经相关联,适用于小肠功能失调如腹痛。
委中:位于腘窝中央。与膀胱经相关,用于腰背痛、膀胱炎等。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与胆经相应,经常用于胆囊炎、肝胆湿热等。
悬钟(悬重):位于小腿外侧,怀骨尖上3寸,用于三焦经,适用于水液代谢紊乱。
3.下合穴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配合其他穴位使用,以增强疗效。例如,在胃病治疗中,足三里常与内关、建里等穴位联合使用。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下合穴在传统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合理使用下合穴能够有效辅助治疗多种脏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