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确定时机:
一般来说,18至24个月大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迹象,如对厕所感兴趣、能跟随简单指令、能够保持2小时干燥等。
2.逐步减少使用频率:
白天开始:首先在白天让孩子尝试使用坐便器或马桶,每隔1至2小时带孩子上厕所。
夜晚过渡:夜间暂时继续使用尿不湿,直至孩子白天完全适应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再逐步减少夜间使用。
3.建立规律的如厕习惯:
定时排尿:每次饭后、睡前都带孩子去厕所,帮助他们形成习惯。
奖励机制:当孩子成功使用坐便器或者马桶时,可以给予小奖励,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4.选择合适的设备:
儿童坐便器或马桶圈:根据孩子的身体大小选择合适的坐便器或马桶圈,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安全。
5.避免责备和惩罚:
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很正常,因此不要责备或惩罚孩子,而是以鼓励和正面引导为主。
6.密切观察信号:
注意孩子是否有明显的排尿信号,例如突然停止活动、抓裤子等,并及时带他们去厕所。
7.调整饮食和作息:
控制液体摄入量:尤其是在晚上,避免让孩子喝大量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孩子的生理节奏。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摆脱尿不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同时,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急不躁地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