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急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占80%至90%。其他病原体包括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和肠球菌等。
2.发病机制: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定植并繁殖,导致膀胱黏膜的炎症反应。女性由于尿道较短,发生膀胱炎的风险更高。
3.临床症状:
尿频:患者在短时间内需要多次排尿。
尿急:强烈且突然的排尿欲望。
尿痛:排尿时感到灼热或疼痛。
血尿:尿液中可能出现血丝。
下腹不适:部分患者会感到耻骨上方的压痛或不适。
4.诊断:急性膀胱炎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临床症状,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增多和细菌存在,有时需要进行尿培养以确定病原菌及其抗生素敏感性。
5.治疗: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对症处理:增加液体摄入量,避免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和酒精。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特别是在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避免憋尿,穿着宽松棉质内衣。
虽然急性膀胱炎常见,但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