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炎症:结肠或直肠的发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常引起大便中出现黏液。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壁受损,从而分泌较多的黏液。
2.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会刺激肠道,导致过量的黏液分泌。例如,志贺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感染都可引起黏液增加。
3.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胃肠障碍,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黏液,伴随腹痛、腹泻或便秘。
4.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或对某些食物过敏也可能导致肠道产生过多的黏液,影响大便的正常外观。
5.痔疮或肛裂:这些肛门部位的问题可能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因为身体试图保护受损的组织。
6.恶性病变:虽然较为少见,但肠道的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异常黏液分泌。
当大便中出现明显的鼻涕状黏液时,应关注肠道健康并考虑咨询专业医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