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EGFR突变在亚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约占30-50%。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EGFR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药物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2.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约4-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ALK基因重排。针对这类患者,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药物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ROS1重排:ROS1重排的发生率约为1-2%,多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腺癌患者。对于ROS1重排阳性的患者,克唑替尼等药物也显示了显著疗效。
4.BRAF突变:BRAFV600E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2%。耐受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5.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此种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4%。MET抑制剂如卡博替尼等药物在一些研究中显示了有效性。
6.HER2突变:尽管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确认存在HER2突变,可以考虑使用HER2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等。
靶向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进行个体化处理,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其他治疗方案综合考虑。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基因检测以确保用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