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定义:
缺血灶:指局部脑组织由于暂时性或轻度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短暂性功能障碍。通常,缺血灶不伴有永久性的脑组织损伤。
脑梗:又称为脑梗死,是指脑部一部分区域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血栓或栓塞引起的,缺血时间长且严重。
2.病因:
缺血灶:常见的原因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通常是一过性的,症状可能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
脑梗: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起。血栓或栓塞形成后阻塞大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坏死。
3.临床表现:
缺血灶:症状通常较轻,并具备可逆性,可能包括短暂的视力模糊、言语困难、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一般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自行缓解。
脑梗: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可能包括突然的剧烈头痛、昏迷、持续性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通常不会自行缓解,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丧失。
4.诊断与治疗:
缺血灶: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的迹象。治疗重点在于预防,例如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及使用抗凝药物。
脑梗:通过CT或MRI能够明确梗死位置和范围。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取栓和支持疗法,恢复期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和二级预防措施,如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和控制危险因素。
缺血灶和脑梗尽管都有脑部血流不足的特点,但严重程度和后果差异显著。适当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对于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