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
1.中脘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肚脐上4寸的位置。中脘是胃的募穴,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的作用,对于缓解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部不适有显著效果。
2.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动力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胆汁反流。
3.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处。内关穴属于心包经,能够疏肝理气、调畅胃气,对反流性疾病伴随的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趾和第2趾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太冲为肝经的原穴,可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对于因情绪因素导致的胆汁反流也有一定疗效。
5.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第1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公孙属于脾经络穴,有健脾和胃、通调脾胃气机的作用,可帮助调整胃肠功能。
选择这些穴位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病因,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配合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少量多餐、避免高脂饮食以及避免卧床时间过长,也能进一步缓解胆汁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