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规律作息:睡眠不足或紊乱会影响情绪。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优质睡眠。保持固定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情绪状态。
2.均衡饮食:饮食结构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全谷物、绿色蔬菜及坚果类食品,可促进大脑健康,帮助情绪稳定。
3.适量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显著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运动可释放内啡肽,提高情绪水平。
4.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定期互动建立良好的社会联系,减少孤独感。研究指出,社会支持较弱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5.心理调整: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或认知行为疗法学会接纳负面情绪,并尝试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增强心理弹性。
6.避免过度压力:根据相关调查,长期承受高压者患心理问题的比例增高至30%-50%。学会设定合理目标并分解任务,有助于缓解压力。
7.避免刺激物:减少咖啡因、酒精及其他可能影响情绪稳定的物质摄入,这些物质可能造成神经系统一过性兴奋后导致疲惫和低落。
如果上述方法未见明显效果,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