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如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等,促进体内经络通畅,从而调节气血平衡。
对于抑郁症患者,研究显示针灸可能引起大脑中关键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变化,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息息相关。
针灸还可以起到缓解焦虑、改善失眠等作用,帮助提升整体心理状态。
2.常用针灸穴位及其作用:
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具有镇静安神、减轻头部不适的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靠近手腕处,有助于缓解焦虑、改善情绪波动。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可以调节心神、改善睡眠质量。
太冲穴:位于足背偏内侧,用于疏肝解郁,缓解情绪紧张。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可增强全身免疫力并改善体力。
3.针灸疗程和效果:
通常每周进行2至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至30分钟,通常需要连续4至6周才能观察到明显效果。
研究发现,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针灸联合药物或心理治疗效果更显著,使得部分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4.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明确诊断,确保适合针灸治疗,并由专业针灸师操作。
针灸过程中若感到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针灸师以调整方案。
针灸仅作为辅助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更需综合多学科干预。
对于抑郁症患者,针灸可作为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辅助治疗方法,但需结合个体病情特点合理选择,同时配合专业心理咨询和规范药物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