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关节活动度练习:恢复期最初阶段,应进行非负重状态的踝关节活动练习,比如脚踝的屈曲、伸展和绕环运动。这些练习有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僵硬。
2.等长收缩练习:在不运动关节的情况下收缩小腿肌肉,如用力绷紧小腿然后放松。这种练习能帮助维持或增加肌肉力量,而不会对骨折部位施加过多压力。
3.渐进性负重练习:依据骨折愈合进展,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下逐步增加负重练习。从部分负重开始,随着愈合情况不断增加负荷量。
4.抗阻力锻炼:通过使用弹力带或足踝负重器具进行抗阻力练习,以加强小腿肌肉。此类练习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5.平衡训练:通过单腿站立、跷跷板等练习,提高患肢的平衡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6.勾脚动作训练: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背屈(抬起脚趾)和跖屈(指向地面)的练习。可以在坐位或站立位进行,利用自身重量或外界辅助工具,如弹力带,加强训练效果。
运动过程中需注意疼痛信号,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再次损伤。定期复查并根据专业建议调整锻炼计划,有助于加速康复过程。在康复训练中,将着重于循序渐进和适度负重,以保护骨骼和周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