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消炎类:
黄芩: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有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等。
金银花: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和木犀草苷,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或疮痈肿毒。
连翘:内含连翘苷、皂苷成分,可抑制细菌和病毒,常用来缓解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
2.活血类:
丹参:其中的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月经不调、心绞痛等疾病。
桃仁:含有苦杏仁苷、油脂等,可活血祛瘀,常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红花:以红花黄色素为主要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用于痛经、瘀血肿痛等问题。
3.止痛类:
川芎: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生物碱,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适合头痛、风湿疼痛等情况。
延胡索:含有延胡索乙素等有效成分,可镇痛、镇静,广泛用于胃痛、产后腹痛、神经痛等。
白芍:具有镇静、解痉作用,适用于腹痛、胁痛等。
以上药材在实际应用中常需根据配伍原则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避免副作用。具体使用需结合个人体质及病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