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干预:通过疏导患者的情绪、缓解压力,可以迅速减轻症状。常用方法包括:
暴露疗法:帮助患者正视导致症状的心理冲突或创伤事件。
放松技术:例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能快速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催眠疗法:对于某些患者,可使用催眠引导其回忆并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正异常思维模式,并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或失眠症状,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或镇静剂。药物通常作为心理干预的辅助手段,不宜单独依赖。
3.环境调整:为患者提供安静、温暖且支持性的环境有助于缓解病情。避免对患者病态行为的过度关注或强化,尤其在家庭成员中,需要共同努力营造积极的氛围。
4.再发预防:加强患者的心理素质建设,如进行自信培养、社交技能训练等,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癔症发作的可能性。
治疗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避免刺激性语言与行为,保持耐心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