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理论基础
人格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即个体对事物的认知会直接影响情绪和行为。在人格障碍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负性核心信念,例如“我不值得被爱”或“人际关系总是危险的”。这些信念会导致持久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疗法的核心任务是识别、挑战并改变这些失调的认知模式。
2.主要目标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疗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扭曲的核心信念和假设。
提高患者对自身行为及后果的意识。
学习新的技能以改善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
增强患者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3.技术与方法
认知重建:通过识别和记录自动化思维,帮助患者分析其背后的核心信念。例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能认为“如果某人离开我,我将崩溃”,疗法会引导其探讨这种想法是否符合实际。
行为实验:鼓励患者尝试新行为模式,通过实践验证并修正错误的信念。例如,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可以逐步参与社交活动,以挑战“我总是会被拒绝”的假设。
技能训练:包括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冲突解决等,用于强化患者的社会和情感功能。
暴露疗法:尤其用于伴随显著焦虑的问题,通过逐步接触令患者感到不适的情境,降低过度的害怕和逃避反应。
4.效果与研究支持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多种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均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减少情绪波动、提升人际关系质量以及改善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疗法效果较为显著。
疗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患者的积极参与非常重要,治疗师需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