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免疫系统反应:在感染病毒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以抵御病原体。这个过程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俗称“发热”。随着疾病得到控制,免疫反应逐渐减弱,身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使其恢复正常。
2.代谢过程加速:在感染期间,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可能增加,以便为免疫系统提供更多能量。在康复过程中,代谢率的变化仍可能导致出汗增加作为调节的一部分。
3.药物影响:治疗病毒感染时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能会引起出汗。这些药物通过改变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下降,从而导致出汗。
4.自主动态调整:恢复过程中,身体试图通过出汗等方式恢复到健康状态。这一过程中,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紊乱,导致夜间多汗。
尽管夜间出汗在某些情况下是正常的恢复现象,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持续高烧、疲劳加重或体重下降,建议进一步进行医学评估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