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和症状
尿路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是大肠杆菌,占比约80%-90%。症状可能包括排尿疼痛、尿频、尿急、尿液异味、发热或下腹部不适。个别病例可能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减退或烦躁。
2.确诊与检查
如果怀疑尿路感染,需要通过尿液分析和尿液培养明确诊断。尿液检验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白细胞、亚硝酸盐等感染标志物,而尿液培养可以确定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用药。
3.抗生素治疗
推荐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例如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或头孢类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
轻度感染一般口服抗生素治疗3-7天;较严重感染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
4.辅助措施
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达到800-1000毫升,有助于冲洗泌尿道。
注意外阴清洁,避免逆行性感染。建议每日清洗外阴,擦拭时从前向后。
避免穿着化纤材质的内裤,选择纯棉透气面料。
5.进一步评估
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儿童需警惕有无潜在解剖异常,例如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尿路梗阻等。这类情况可能需要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或核医学扫描。
若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大多数患儿可完全康复,不会留下长期影响,但应注意遵循医生指导完成全部疗程,以避免耐药性扩散或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