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特定酶或受体来发挥作用。这些药物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贝伐单抗和舒尼替尼等。研究显示,这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约20%到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2.高血压发生的机制主要与这些药物影响血管功能有关。VEGF抑制剂能够减少血管生成,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药物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水钠潴留,也是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3.血压升高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天至几周内出现。监测数据显示,高血压的严重程度通常为轻至中度,但也有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严重高血压,需要药物干预。
在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以进行合适的调整和管理。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并确保靶向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