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准备阶段:在进行造影检查前,患者需要接受详细的身体检查,以确保可以耐受造影剂。医生会询问过往病史,尤其是对碘或其他造影剂过敏的情况。还可能要求进行肾功能检测,因为某些造影剂可能对肾脏产生影响。
2.造影剂注射: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造影剂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到检査需要的特定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可能涉及心血管系统的造影,比如冠状动脉造影。
3.影像采集:在造影剂分布于血管系统后,医生使用X光、CT或MRI等设备进行影像采集。这些影像能够清晰地展示血管的形态和流动状态,有助于诊断潜在的血管狭窄或阻塞问题。
4.后续观察:完成造影检查后,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观察。重点监测有无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数小时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但具体时间根据个体差异可能有所不同。
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确保检查的安全和有效。在造影之前,如有任何药物过敏或慢性疾病病史,事先告知医生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