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直疝:
位置:发生在腹壁下动脉内侧,位于Hesselbach三角区。
发病机制:由于腹壁肌肉的薄弱或衰退,导致腹腔内容物直接突出。
临床表现:较常见于中老年男性,手术时可观察到疝囊颈宽,通常不会进入阴囊。
2.斜疝:
位置:通过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可能延伸至阴囊。
发病机制:先天性因素,如鞘状突未闭;后天性因素,如长期增加腹压。
临床表现: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男性,疝块可随站立或咳嗽增大,平躺时消失。
3.股疝:
位置:通过股环进入股管,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发病机制:常见于妊娠、肥胖或长期便秘,导致腹压增加。
临床表现:多见于女性,特别是中老年,疝块位于大腿根部,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不同类型的疝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险。及早识别和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