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立即停止操作
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钉子进入椎管,应即刻停止操作,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2.评估患者状况
根据术中监测信息(如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脊髓压迫、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
3.影像学检查确认位置
通过术中X线或CT扫描明确钉子的具体位置及方向,准确评估其对椎管、脊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程度。
4.拔出或调整植入物的位置
(1)轻微进入:如果钉子仅轻微穿入椎管且未压迫脊髓,可以尝试在直视或导航引导下小心调整钉子的位置。
(2)明显进入:若钉子显著侵犯椎管,需根据情况考虑完全移除后重新置钉,并同时做好止血和保护脊髓。
5.控制术中出血
钉子拔出过程中可能引发椎管内出血,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以免形成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
6.修补硬膜损伤
如果钉子穿刺硬膜导致脑脊液漏,需要进行硬膜缝合或采用人工硬膜补片修复,以防术后发生感染或脑脊液漏相关并发症。
7.术后影像学复查
手术结束后需再次行CT或MRI检查,确保钉子的最终位置正确,脊髓及神经未受持续压迫。
8.加强术后观察和康复
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肢体感觉、运动能力以及大小便功能。同时,根据需要给予康复治疗方案。
钉子穿入椎管是一种严重但可控的并发症,关键在于术中严格规范操作,术后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