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抽动症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不自愿的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这些抽动可以涉及面部、颈部、肩膀以及其他身体部位,也可能表现为重复的声响,如清嗓子、咳嗽或尖叫。
2.发声性抽动常见于抽动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不断地发出某些短促的声音或词语。这种现象称为"声带抽动",它可能导致言语不流畅,使得沟通能力受限。
3.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模仿他人话语或声音的倾向,这被称为“仿声症”。另外,有一些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说出粗俗的词汇或短语,这种现象被称为“秽语症”。
4.在儿童时期,抽动症通常在5岁至7岁之间开始,男孩比女孩更常见。其发病率约为0.3%至0.8%,其中30%至4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5.抽动症对说话能力的影响因人而异,严重程度也不同。对于一些患者,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甚至消失,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抽动症对说话能力的影响主要通过引起不自主的发声和话语重复等症状来实现。这些症状可能会对社交互动造成困扰,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