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正常生理原因:
消化过程:胃肠道在消化食物时,通过蠕动运送内容物,同时混合气体和液体,会产生声音。人在进食后约2-6小时内尤为明显。
空腹状态:空腹时胃肠道仍会有规律性蠕动,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用以清除残余食物或分泌物。这种过程中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咕噜声。
进食特定食物:某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十字花科蔬菜、碳酸饮料)会增加肠道内气体量,使声音更加显著。
2.功能性问题:
吞入过多空气:快速进食、说话或咀嚼不充分可能导致更多空气进入胃肠道,引发明显的肠鸣音。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肠鸣音可能更频繁并伴随腹痛、腹胀或排便异常。
3.病理性原因:
消化不良: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某些食物难以吸收(如乳糖不耐受)会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引起咕噜声。
肠梗阻:如果咕噜声过于剧烈且伴随腹胀、剧烈疼痛、无法排气等症状,可能提示部分或完全肠梗阻,需要及时就医。
感染或炎症:胃肠炎、细菌感染等情况可能导致胃肠活动异常,从而引发突出的肠鸣音。
4.其他因素:
压力和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或焦虑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胃肠蠕动,导致肠鸣音变化。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促进胃肠蠕动,如促动力药,可能增强肠鸣音。
咕噜声本身通常不是疾病,但若伴随疼痛、腹泻、呕吐、体重下降或其他异常症状,则需要警惕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