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定期随访:
手术后需要根据肠癌的分期制定随访计划。《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建议术后第1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EA、CA19-9)及腹部和盆腔影像学检查。
术后第2至3年,可将随访频率调整为每6个月一次。第4至5年则可减少至每年一次。
肠镜检查一般要求术后1年内完成首次检查,若结果正常,则间隔3至5年复查一次。
2.辅助治疗:
若病理显示是早期肠癌(I期),通常不需要辅助化疗,可以直接进入观察阶段。
若为II期或III期,尽管未见肿瘤残留,仍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灶,因此可能需要辅助化疗。具体方案应由肿瘤科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比如采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等方案。
晚期肠癌患者术后还需评估是否存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适应证。
3.术后康复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持规律运动,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体力活动(如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复发风险。
禁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显著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关注心理健康,若有焦虑、抑郁症状,可适当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整体管理过程,既需要医学干预,也依赖于患者的主动配合和积极生活习惯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