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术后解剖结构的改变
肠癌手术通常涉及部分肠道的切除,尤其是直肠或结肠的部分切除,这可能改变肠道的长度和形态,从而影响正常的蠕动功能。特别是在低位直肠癌术后,如果涉及腹会阴联合切除或吻合口重建,可能会导致排便频率和性质的变化。
2.肠道功能的恢复过程
手术后,肠道需要时间重新适应新的解剖环境。术后常见的短期问题包括肠动力减弱、肌层协调性下降,以及由术后炎症或纤维化导致的通行受阻。这些因素可能在术后数月内逐渐改善,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3.吻合口狭窄或瘢痕形成
如果手术中进行了肠道吻合术,在吻合口处可能发生瘢痕收缩或组织增生,导致通道变窄,从而影响排便的顺畅性。这种情况需通过肠镜检查确认,并可能需要行扩张术治疗。
4.盆腔神经损伤
在低位直肠癌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手术操作造成盆腔自主神经损伤。这会引起肠道活动调节异常,从而表现为排便困难、便秘甚至伴随膀胱功能障碍。
5.饮食与生活习惯因素
术后饮食如果纤维摄入不足、水分补充不够,也容易加重排便不畅。另外,术后活动量减少可能进一步放慢肠蠕动,加剧便秘问题。
6.心理因素的影响
手术后的压力、担忧或焦虑情绪可能影响肠道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干扰正常的肠道蠕动。
7.其他术后并发症
如术后肠梗阻、隐匿性肠漏或感染等也会引起排便异常的表现,但通常伴有腹痛、发热等其他症状。
建议患者及时复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