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学特征分析:
黏液腺癌是一种以大量黏液分泌为特征的癌症,占结肠癌约10%-20%。
印戒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腺癌类型,其肿瘤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使细胞核被挤压到一边形成“印戒”状。这种类型在结肠癌中约占1%-2%,常具有高度侵袭性。
当两者共存时,病理报告中通常会标注各成分的比例,印戒细胞癌成分占比越高,侵袭性和转移风险越大。
2.临床表现与诊断:
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帮助评估病灶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位置并获取活检标本。
病理诊断是关键,免疫组化染色(如CK7、CK20、CDX2)有助于识别癌细胞性质。
3.治疗方案选择:
手术切除:早期结肠癌患者优先考虑根治性手术,包括肿瘤段结肠及周围淋巴结清扫。对于晚期患者,手术更多是为了减轻症状而非治愈性目的。
化疗:化疗是治疗此类病例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术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情况下。常用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
靶向治疗: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可考虑抗EGFR或抗VEGF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若存在MSI-H或dMMR突变,可以尝试使用PD-1抑制剂。
4.预后与随访:
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都提示较差的预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普通腺癌,尤其当印戒细胞癌成分较多时。
随访需关注复发及转移情况,每3-6个月建议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如CEA)。
应尽早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