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病因:
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侵入子宫肌层后,随着激素周期性增生和脱落而引发的病变,其确切诱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次妊娠、流产史以及手术操作等相关。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主要与前列腺素过度分泌有关;继发性痛经则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腺肌症等疾病引起。
2.症状表现:
腺肌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痛经(进行性加重)、月经过多和不孕。腹痛多呈持续性或胀痛,且随着病程发展愈加严重,可出现经期腹部肿胀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性交痛或慢性盆腔疼痛。
原发性痛经通常在青春期开始发作,多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开始后的24小时内,疼痛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不伴异常月经量或周期改变。继发性痛经的疼痛通常随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腺肌症所致的痛经常有周期性加重趋势。
3.对生活的影响:
腺肌症不仅可导致严重的痛经,还可能造成经量显著增加、不规则阴道出血甚至贫血,对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原发性痛经虽对身体健康威胁较小,但也可能短暂影响学习、工作效率。而继发性痛经若未及时诊治,可能因潜在疾病进一步恶化而产生更严重后果。
4.诊断与治疗:
腺肌症需要通过超声、磁共振检查等手段辅助诊断,治疗上包括药物控制(如促排卵抑制剂、激素类药物)和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或保留子宫的剖除手术)。
痛经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必要时排查器质性病变。原发性痛经可通过止痛药、避孕药等缓解症状,而继发性痛经需针对具体病因处理。
腺肌症和痛经在临床上常有交集,但腺肌症属于特定病理状态,痛经则是症状表现。需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法,避免因忽视潜在病因导致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