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识别便血特征:便血可以表现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血块或黑色柏油样大便。鲜红色通常提示下消化道出血,而黑色则可能来源于上消化道。
2.就医检查:出现便血时,建议尽快进行医学评估。医生可能会安排以下检查:
粪便检查:以检测是否有隐血或感染性病原。
血液检查: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贫血程度。
内窥镜检查:如结肠镜或胃镜,以直接观察消化道的病变。
3.潜在病因:常见的肠炎相关便血原因包括: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感染可引发急性肠炎及便血。
炎症性肠病:例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常伴有慢性腹痛和便血。
缺血性结肠炎:由于血流减少导致肠壁损伤,常见于老年人。
4.治疗措施:根据确诊结果,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适用于细菌性感染。
抗炎药物:用于控制炎症性肠病。
手术干预:在严重出血或并发症情况下考虑。
5.饮食与生活方式管理:维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规律作息有助于肠道恢复。高纤维饮食和充足水分摄入对便秘患者尤为重要。
出现便血后应重视这一症状,不可自行用药或拖延不治,应尽早寻求医疗帮助确保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