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常见致病菌种:
大肠杆菌:约占80%-90%的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例如克雷伯氏菌和变形杆菌:相对较少见,约占5%-10%。
其他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在医院环境中感染几率较高。
2.传播途径:
上行性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通过尿道上行至膀胱及更高部位。
血行播散:细菌通过血液传播到肾脏或其他尿路器官,较为少见。
3.易感因素:
性别:女性尿道短且接近肛门,感染风险较男性高。
年龄:婴儿和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更易感染。
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医疗程序:导尿管使用、手术等医疗操作可能引发感染。
其他健康状况: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风险升高。
4.结构和功能异常:
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导致尿液滞留。
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排尿功能障碍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水量,并及时就医诊治,可有效预防和处理细菌性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