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传播途径:
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播,即使与感染者短暂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环境暴露,如土壤和水,与人际间传播不常见。
2.症状表现:
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咯血、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较为明显且进展快。
非结核分枝杆菌:症状多样,可能包括慢性咳嗽、疲劳、呼吸困难,症状常不如肺结核典型且进展较慢。
3.易感人群:
肺结核:任何人都可能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风险更高。
非结核分枝杆菌:多见于慢性肺病患者、免疫抑制状态者及老年人。
4.治疗难度:
肺结核:标准化疗程通常为6个月,包括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
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方案复杂,可能需要长期、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疗程通常超过12个月,治疗效果因菌株和患者免疫状态而异。
5.公共卫生影响:
肺结核:WHO估计每年约有1000万人患结核病,死亡人数约150万,具有高度传染性,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
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病率较低,通常不构成大规模公共卫生风险。
肺结核由于其高传染性和致命性,在全球范围内对公共卫生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对于个体患者而言,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确保预防措施到位并及时接受适当的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