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怎么回事

2024-10-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血栓是一种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在血管内形成的固体块,它可能导致血管阻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血栓的成分: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当血管壁受损或血液流动异常时,这些成分会聚集并形成血块。

2.形成原因:

血管损伤:例如外伤、手术等情况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液中的凝血机制被激活,从而形成血栓。

血流滞缓: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或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癌症)、药物(如口服避孕药)以及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形成血栓。

3.血栓的类型:

动脉血栓:通常发生在动脉系统,常见于冠状动脉(引发心肌梗死)和脑动脉(引发中风)。

静脉血栓:通常发生在深静脉,特别是下肢深静脉(引发深静脉血栓)。若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循环,可导致肺栓塞。

微血管血栓:多见于糖尿病患者,血栓形成于微小血管,影响局部组织供血。

4.危险因素:

年龄: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形成血栓。

肥胖:肥胖者血脂水平较高,血液黏稠度大,血流速度减慢,更易形成血栓。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

长期不活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长时间飞行)会导致血流滞缓,增加血栓风险。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血栓,例如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久坐。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