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立即停止输注: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首先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留置静脉导管在原位,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2.标记和记录:用笔在皮肤上标记外渗区域的边界,并记录外渗发生的时间和药物名称。这有助于随后的评估和治疗。
3.冷敷和热敷:根据具体药物性质选择冷敷或热敷。例如,某些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如阿霉素)推荐冷敷,以减轻药物吸收和炎症反应;而某些植物碱类药物(如长春新碱)则推荐热敷,以促进药物扩散和吸收。
4.药物处理:
透明质酸酶:可以用于一些特定的药物外渗,如乙胺丁醇和顺铂,可增强局部药物吸收和分解。
二甲亚砜:对于导致组织坏死的化疗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局部涂抹DMSO可减少炎症和组织损害。
地塞米松: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但需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5.提升患肢:建议提升受影响的肢体,以减少肿胀和炎症反应。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少血流和药物扩散。
6.严密观察:需密切监测外渗部位的变化,包括红肿、疼痛、起泡等情况。一旦出现加重迹象,应立即就医。
7.报道和追踪:将事件报告给相关医护团队,并在后续几天内持续跟踪病情发展,以确保不会发生延迟性的严重并发症。
以上措施旨在减轻化疗药物外渗的损害,确保患者安全。在临床操作中需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