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诊断方法:
胸部X光片:最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肺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MRI: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可以提供更多细节。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插入细管到气道内,可以直接观察病灶并取样进行病理分析。
穿刺活检:通过细针抽取病变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分析,帮助确定病变性质。
2.常见原因:
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纤维瘤等,通常生长较慢,不易转移。
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肺癌(例如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或转移性肿瘤。
感染性病变:如肺脓肿、真菌球等,由细菌、真菌感染导致的局部积脓或肿块形成。
炎症性病变:如肉芽肿性疾病,包括结核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
其他原因:如先天性病变、囊肿等。
3.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针对可切除的良性或早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治疗。
化疗:用于恶性肿瘤特别是小细胞肺癌,可与手术或放疗结合使用。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性病变,根据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可使用靶向药物,部分患者也可考虑免疫治疗。
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明确诊断非常关键,因为不同性质的占位病变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尤其要注意持续性的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及时排查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