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引起热病的常见原因包括:
细菌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等。
病毒感染,例如流感、乙型脑炎等。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焦虫病等。
2.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通常超过38℃,可达39℃甚至更高。
全身症状:畏寒、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
局部症状:根据病因不同可能出现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3.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全身和局部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痰培养、病毒检测等。
4.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视情况给予抗病毒药物。
对症处理:退烧药、补充液体、电解质平衡等。
休息与护理: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热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饮食清洁,保持健康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