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手术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明确疝的具体部位和影响范围。手术前还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这取决于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3.切开与暴露手术区域:外科医生在适当的位置切开皮肤和肌肉层,暴露出坐骨大孔和疝内容物。此过程需要十分小心,以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
4.还纳疝内容物:将突出到坐骨大孔外的器官或组织(如肠段、脂肪组织等)重新放回腹腔内。必要时会对受影响的组织进行处理,例如清除坏死组织。
5.修补缺损:使用合适的材料(如自体组织或合成网片)修补坐骨大孔的缺损部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疝的再次发生。
6.缝合与恢复:缝合所切开的肌肉层和皮肤,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监护,等待麻醉药效消退以及观察是否有任何并发症。
术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1.疼痛管理:术后疼痛常见,可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缓解不适。
2.活动限制:初期应尽量减少剧烈活动,避免增加腹压,导致疝再次发生。
3.随访复查: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确保手术区域愈合良好,没有出现复发或其他并发症。
4.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身体康复,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
坐骨大孔疝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健康至关重要。在手术后,应遵循医嘱进行恢复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