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炎症反应: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这些细菌进入尿道后会导致尿道、膀胱或肾脏的黏膜发生炎症。在炎症过程中,感染部位的血管可能扩张并变得脆弱,从而导致出血。
2.尿路损伤:在感染过程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直接损伤尿路上皮细胞。这种损伤不仅会使上皮细胞脱落,还可能导致微小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血尿。
3.感染严重性:如果尿路感染得不到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会向上蔓延至膀胱和肾脏,导致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在这种情况下,病变范围扩大,组织受损程度加重,出血风险也随之增加。
4.局部免疫应答: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感染作出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这些介质不仅有助于杀灭细菌,还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引发渗血。
5.机械性刺激: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常见于尿路感染患者,这些症状促使患者频繁排尿。在频繁排尿的过程中,尿道和膀胱受到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微小血管破裂。
出现尿路感染伴随出血的情况需尽早就医,以便进行尿液分析和必要的影像检查,明确感染的性质和范围,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抗生素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