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诱因及发病机制:
脑梗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内壁积聚的脂质斑块可逐渐增大并引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血栓形成也是脑梗的重要诱因。当血液中形成的血栓堵塞脑动脉时,会导致相应脑区的血流中断。
心房纤颤等心脏疾病亦可能导致血栓脱落进入脑部血管,引发脑梗。
2.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的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或无法活动。
言语障碍,如言语不清,难以理解他人语言。
视力减退或突然失明,通常为单眼。
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或半昏迷状态。
3.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以明确脑梗的部位和范围。
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造影术了解脑部血管的具体情况。
4.治疗措施:
溶栓治疗:在发病早期,通过静脉或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恢复血流。
抗凝治疗:使用抗凝剂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支持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预防并发症等,必要时进行康复治疗。
5.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均会增加脑梗风险。
脑梗是常见而又危险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对于预防脑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