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通常局限于结肠黏膜层,多从直肠开始向上扩展。常见症状包括腹泻、便血和腹痛。发病率在西方国家较高,每10万人中约有20-40人受影响。
2.克罗恩病:
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但结肠和末端回肠最常受累。病变呈跳跃性分布,并可穿透肠壁导致瘘管形成或脓肿。全球发病率逐渐上升,每10万人中约5-20人患病。
3.感染性结肠炎:
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等。表现为急性腹泻、发热和恶心。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数亿病例与细菌性腹泻相关。
4.缺血性结肠炎:
由于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典型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左下腹部疼痛和血便。研究显示,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1%-0.25%。
5.放射性结肠炎:
是接受骨盆区放疗后发生的并发症,通常在治疗结束几周到几月后出现。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出血,发病概率约为接受放疗者的5%-15%。
6.药物性结肠炎: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可诱发结肠炎。其中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最常见,与艰难梭菌感染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可达住院患者的5%-10%。
根据结肠炎的不同类型,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需注意长期随访和管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