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粪便检查: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发现可能存在的出血病灶。
粪便隐血试验:同样用于检测粪便中的血液,但较FIT而言敏感性略低。
多靶点粪便DNA测试:通过分析粪便中的DNA变异,可以发现恶性或前恶性病变。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检测肠癌的金标准。医生可通过结肠镜直接观察整个大肠,发现并切除息肉或进行活检。
短结肠镜检查:仅检查直肠和乙状结肠部分,但不如结肠镜全面。
3.影像学检查:
CT结肠成像(虚拟结肠镜):利用CT扫描技术,生成肠道的三维图像,可以检测大肠中的异常。
核磁共振成像:主要用于评估已确诊患者的疾病分期及监测转移情况。
4.血液检查:
癌胚抗原测定:一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上述检查不一定都需要进行,应根据个人风险因素、症状及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注意保持规律筛查,特别是对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