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由于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中沉积,从而引发炎症。尿酸水平增加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因素、遗传因素和肾功能不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的关节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和关节损伤。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因素和感染有关。
2.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最常影响大脚趾,但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发作时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和触痛,通常在夜间或早晨加重,一次发作通常持续几天至一周。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常伴有晨僵,即早晨起床时感到关节僵硬,逐渐缓解。症状可以慢性持续,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3.诊断: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尿酸水平检测和关节液分析来确认尿酸盐结晶的存在。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X光显示关节损害)和实验室指标(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4.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急性发作,以及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如别嘌呤醇以预防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则包括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和NSAIDs等,旨在控制疾病进展和减轻症状。
两个病症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处理方式,及时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