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基底动脉梗死的严重性:
基底动脉是供应脑干和小脑的重要血管,梗死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丧失、瘫痪或甚至死亡。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介入治疗的优势:
机械取栓: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堵塞的基底动脉,将血栓取出,可以迅速恢复血流。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功能恢复率。
靶向性强:相比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更具靶向性,能够直接作用于阻塞部位,从而减少溶栓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
3.介入治疗的风险和限制:
出血风险:介入操作可能引发血管损伤,导致颅内出血。
手术时间窗:基底动脉梗死的治疗时间窗较短,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6小时内进行效果最佳,超过时间窗后效果会大打折扣且风险增加。
技术要求高:这种手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来执行,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4.其他治疗选择:
静脉溶栓:使用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可以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但效果不如机械取栓。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可能更适合采用抗凝、抗血小板等保守治疗措施。
基底动脉梗死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既往病史以及手术机会等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决定治疗策略时,应权衡利弊,尽量选择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